7月29日上午,成都南紗帽街和東大街交叉口,新建的25層商務高樓——晶融匯門口,工作人員正在給草皮mSATA澆水。
  “這些水,是前幾天那場暴雨積下新竹買屋的。”成都千匯環保科技公司工程師張餘趴在水管上,聞了一下,嘆道:“不錯。”而晶融匯物業公司負責人承認,商務樓10樓以下的樓層衛生間用水、綠化用水和洗車用水,均是來自天上——收集的雨水。
  □本報記者竹北買屋 王成棟
  智買屋能化收集雨水把流走的資源留下來
  談起這些水的來源,負責商務樓雨水收集利用項目記憶體設計施工的張餘把記者拉到了12樓,指著商務樓附屬樓的樓頂說,那裡就是收集雨水的地方,“設計的是8000平方米。”
  密佈在附屬樓樓頂的雨水收集系統在陽光照射下閃閃泛光。張餘指著其中一塊黑色電子板說,“別小看它,它叫智能化初雨拋棄溢流裝置,是整個雨水收集利用最關鍵的一環。”
  張餘介紹,最初落到集雨面的雨水並不能立即收集,“集雨面上不乾凈”,而這塊電子板獨特的智能系統,能夠及時監測雨水雜質含量並決定何時收集雨水、何時停止收集,“我們監測過,一般來說,降雨超過兩毫米以上的那部分是可以收集的。”
  雨水如何保存?又該如何利用?
  在大樓的負一樓與負二樓之間,記者見到了已經密封的蓄水池。物業公司工作人員介紹,蓄水池的容量是700立方米,與樓頂的集雨面之間,由12根直徑30公分左右的管道相連,通過智能化初雨拋棄溢流裝置反饋儲水池的蓄水情況,再決定是否需要收集雨水。
  張餘說,雨水收集之後要經過消毒、殺菌、生物曝棄等多個環節,才能夠投入灌溉、洗車等,“尤其雨水在降落過程中會酸化,用它來洗車沖廁所,會加速儀器的老化。”據瞭解,經過處理的雨水,PH值為5.7左右最為適宜。
  推廣雨水收集利用需探索激勵補貼機制
  放著好好的自來水不用,為什麼要收集雨水?
  成都市節水辦副主任黃建介紹,截至去年,成都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剛過800立方米,遠低於全國平均值。而成都年人均用水量549立方米,已經接近極限,並且隨著城市的擴張,工業化進程的加速,水資源缺口已經開始顯現。成都年均降雨量超過1100毫米,每年大概有130多億噸水從天空落下,“大部分都白白流走了,其實這有很大的利用空間”。
  雨水收集利用,帶來的效益十分可觀。按照成都市自來水收費標準,晶融匯用水價為4.39元/立方米。而收集的雨水每個月就能供水900立方米左右,僅這一項,就可以節約開支4000元左右。
  不過,要想推行雨水收集利用,並沒有那麼容易。作為全省首個試點雨水收集利用的城市,成都起步並不早,“2009年才開始。”成都市水辦技術科科長金晶介紹,對於企業等對雨水收集利用的獎勵刺激,成都尚在摸索中,“就像晶融匯這個項目,我們以技術改造的名義總共給項目使用方補貼了3000多元。”
  金晶說,對於雨水收集利用“肯定要補貼”,但對於怎麼補貼,至今仍有爭論,“是補給實際使用者還是施工方,又怎麼補,按照實際收集額度、使用額度還是其他標準,這些都尚在探索中。”
  (原標題:收集雨水洗車澆花 這家商務樓每月節省開支4000元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t37itqsw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